三周时间真的很长,当我黑着眼熬着夜与满屏的英文较劲时;三周时间真的很短,当我结识到良师益友又享受到学校强大资源时。在伯克利度过的三周时光是我一生都会珍爱的记忆。
我对伯克利的向往来得比较晚,一方面是因为本身没有出国读研的打算,另一方面是刻板印象造成对美国公立大学的认识远远没有私立大学的深刻,藤校的光芒着实是过分耀眼了。不过,在周围朋友前去伯克利交换之后,他们告诉我那里拥有清爽明媚的夏日风光,有三十二个图书馆的豪华配置,我一下就决定要去那边看看。
三十二个图书馆是伯克利最吸引我的地方。在行前,我在图书馆官网上鼓捣了很久。我发现有的图书馆是对公众开放的,有的图书馆是专门针对学生开放的;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开放时间较短,针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开放时间较长,在期末甚至是通宵开放。所有图书馆的开放时间都可以在手机APP——Berkeley Mobile上查看。基本每个学院都有自己专门的图书馆。有的图书馆设有讨论室,可以在网上提前预约;有的图书馆可以带进食物和饮品,如Moffitt。所有的图书馆都非常的精致美观,布局也相当大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倒数去伯克利还有几天。
Session E需要的学生签证要求至少选择三学分的课程,我就选择了学术词汇(两学分)和社会企业与创业(一学分)两门课程。
因为已经定下了将来从事学术研究的目标,我选择了学术词汇课程。其实也有学术写作课程,但完全没有接触过学术英语写作的我担心自己应付不了过多的写作任务。而且,我主要想了解一些辅助学术写作的工具,相对基础的词汇课程更能让我逐渐开始系统地建构自己的英语学术写作能力。
一学分的课我是根据时间来筛的。首先我希望把课程集中在一周的前三天,然后去看有什么吸引我的课程。社会企业的概念我在新生研讨课上有接触过,我也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然后就选了。
需要千叮咛万嘱咐的就是正式上课前一定要每天查看Gmail。Gmail上会有很多重要通知,比如涉及到分班的英语能力线上测试。如果是选择的专门学习英语的课程,比如我修读的Academic Vocabulary,是需要做这类测试的。但对于没做测试的同学,到了伯克利也会有一定的“补救措施”,大概就是在上课前做一个类似的测试。不过,在国内必须翻墙才能查看Gmail,这里推荐使用Express和布雷云。正式上课前五天左右会有任课老师开始发布通知,比如需要阅读什么材料,准备什么教材。但有的课程也可能不需要有这些准备。学校相关部门也会发布各类通知,比如到校确认以及暑校的欢迎会等等。
我所选的两门课程的老师都是非常热爱各种文化活动的女性。她们时常向我们推荐在大草坪上的舞会,某个体育馆的什么比赛,伯克利美术馆的什么展览,伯克利科技馆的什么活动,奥克兰的什么,旧金山的什么……虽然我是比较喜欢新鲜事物的,但我不少活动和我上另一门课的时间撞了,或者活动是在晚上。不喜欢熬夜的我总是以好好完成作业为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别的安排在能吃饱睡足的基础上再考虑。所幸学术词汇课程的老师带着我们去了伯克利的植物园、美术馆和科技馆。
学术词汇每周都有考试,然后在每周的考试之后老师安排了一次field trip。我们分别前往了伯克利的植物园、美术馆和科技馆。三个地方都可凭伯克利的学生卡免费进入,老师解释说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到伯克利的资源。
第一次前往的是植物园。植物园非常大,里面收录的植物几乎来自各大洲。偏好入乡随俗的我和同伴选择参观了加州伯克利本地的部分。满满的加州风情着实火辣,但老师要求我们查找植物命名中有特定含义的词缀和词根烧得脑仁疼。
第二次去的是艺术馆。前往艺术馆的途中,我们看到了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的外卖小机器人;到了艺术馆,我们看到了或写实或抽象但都十分震撼的摄影作品,也看到了极富想象力的孩子们的涂鸦。我还在馆中找到了中国的书法元素,内心也是足够欣喜了。老师要求我们选择三幅摄影作品来鉴赏,并用上自己学到的学术词汇。对于照片包含的社会背景完全不清楚的我们其实是非常懵的,但老师认真地说着自己对许多照片的理解,让我们着实收获了很多。
最后一次前往的是科技馆。科技馆的年龄定位其实是少年儿童,但从一个成人的视角去参观时,我依然学到了很多。科技馆会有伯克利的学生作为解说员向孩子们介绍活生生的动物,也会有逼真的恐龙模型。有我曾经十分熟悉的元素周期表,也有教孩子们分辨什么样的滑轮组最省力的装置。有高端大气的地球投影,也有儿时常见的乐高玩具。包围在科技馆这样的英文环境中,我又看到了不少之前学到的词汇、词缀、词根等等。不同的情境下看到英文词汇,让我的印象深刻了很多。
第一周的课程在伯克利植物园的field trip后画上了句号,我终于迎来了没有课的周五。我忙不迭地去sather gate拍了照,也远远地看了看sather gate。去到Moffitt看Buzz和Hush的地儿,上上下下参观了Doe,也去East Asian踩了踩。由于对大草坪的迷之喜爱和对这几个地儿到我上课教室的熟悉,这三个图书馆成了最受我宠幸的宝地。
伯克利很不一样的一点是很多教室里的桌子和凳子都装有轮子,这方便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不破坏上课秩序的情况下自由地选择坐在哪里。这给我一种每个人都是主角的感觉,很新鲜也很担忧。我的口语比写作弱了太多,万一老师向我提问,我磕磕巴巴回答不出来可怎么办。例行的破冰活动便是让同学们之间进行相互的自我介绍,同组的男生流利的英语让我更无法直视自己拙劣的表达,但终究迈出了勇敢表达的第一步。但面对纯正的老外,我的英语老师时,老师和善的笑容让我不知所措,我只好在纸上慌乱写下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老师并没有立刻要求我必须说出来,而是笑着看着我“reallyimpressive”。这样的宽容和鼓励让我走上了开口好好说英语的道路,我也渐渐发现自己的口语好像没有非常的差劲。授课的老师在伯克利已经度过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光,我觉得老师真的就像伯克利的夏天一样,既清爽,又明媚。
到了周末,依然喜欢到校园里去兜一圈,然后去学校附近的冰激凌店吃one spoon冰激凌,或者到target去买买水果,或者到student union以及附近几家纪念品店看看。也会对本周学习的内容做一个小结,探索谷歌云的给力功能。
因为第一周的适应还有老师布置作业的体谅,第二周和第三周的课业压力并没有太重。我也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和老师沟通,也结交到了一见如故的好友。bcourse和Gmail真的非常好用。老师会及时对你的作业进行反馈,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你作业的评价。老师回复Gmail也相当的快,会非常关心是否已经解答了学生的困惑。每周的考试也是基于最新的上课内容,每周的考试形式也都不一样。这样灵活的教学让我想把自己浑身的劲儿都用上,我会学到很多东西,也能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样的回应式学习让我感到非常的开心。不过,这也是小班教学的缘故。如果是lecture类的大班教学,要让老师和助教进行及时又详尽的教学反馈其实是不太现实的。不过每周固定的office time就能够发挥它的作用了,有需要的话,还可以给老师发邮件,约定见面时间谈论问题。
如果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我在伯克利三周的学习的话,那一定是妙趣横生。既有生动的课堂,又有生动的第二课堂。
如果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我在伯克利三周的生活的话,那一定是妙不可言。我和大学的老师有了更加深入的接触,结交到了在国内依然会保持联系的朋友。
似乎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但一切都在情理之中,生活一直在变化着花样给我惊喜。伯克利的三周时光必会成为我一生珍藏的独家记忆。
首先,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平时我们两学分的课程上一个学期,而这里要压缩到三个星期,还是处在全英的环境。就像浓缩果汁一样,并没有那么的可口。学术词汇课程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多种多样,给我们的理由是每个人擅长的学习方式不同,她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拿手的点得到展示。
其次,保持平和的心态。在做好自己认为充分的准备后,我们就要去迎接未知了。学校的外教和加州伯克利的老师可不一样。学校的大多数外教都是教我们的口语,而UCB的老师要求我们有不错的听说读写水平。以前的我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怎么样,现在是觉得都不怎么样。第一天和课友交流时半天捋不顺一句自我介绍,听YouTube上的演讲得听好几遍才知道说的什么,阅读文献就算勾画了也记不住,写出来的句子非常小儿科。开始时确实感到头疼,但想着自己就是来多学一点东西,多感受一些东西的时候,我就能平静下来。我选择尽可能地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尽最大努力做好老师安排的每一个任务。三周下来,我觉得我还是有一点进步的。虽然不擅长小组合作,但幸运的我在两门课都遇到了非常靠谱的小伙伴carry,也和他们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当我们一起去拔草好吃的餐馆,一起挑选纪念品,一起爬上钟楼眺望整个伯克利,我觉得我真的很幸福。
一言以蔽之,这次在伯克利上暑课各方面都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