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踏入南半球的土地之前,南半球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现实中的千里之外。而我对这片土地、这个国家的了解,也仅仅来自于互联网上的报道新闻和在澳留学的朋友的描述。但是当我真正踏上这片海岸,真正的了解才刚刚开始。
Day1
当飞机从北京起飞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开始接触到澳洲的人文氛围了。空姐和机长的脸上保持着一种见到老友般的暖心的微笑,似乎每一位客人都是有约而来的老友故人,而非需要他们提供服务的客人,这种亲切,减少了我对陌生国度的紧张感。我们素不相识,语言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可是却是可以在某一个时间,某一段旅行中,跟彼此分享自己的过往,自己的故事,甚至诉说着自己的将来,何其畅快!不会因为此刻的身份不同有任何的隔阂,也不会因为彼此之间蹩脚的语言而有任何的不便,反而因为各种的巧合,而更加的亲密无间,其乐融融。此刻,心理准备已经做好了。
Day2
这是我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16个小时的飞行真的令人疲倦,但是当云层渐渐散开,飞机抵达万里无云的悉尼时,我睁大着眼睛俯瞰着这个港口城市。
在未抵达这国际港口城市之前,我曾以为她会像纽约一样华丽繁荣,但是当我从上空俯瞰的时候,才惊觉她的平静祥和,她自带着中国的大都市所不具的风韵体态,像一位经历过岁月洗涤的宫廷贵妇,悠悠地过着自己充满仪式感的小日子。没有林立的高楼,却整整齐齐地铺着一排排、一座座的小院子,就像一张花纹繁复却别具一格的缎子飘落在这静谧的海湾。太阳高照,万里无云,飞机上的视野格外的清晰,偶尔还可以看见那小港口有人划船出行。那对于我们这种长期生活在内陆的人来说,可是想都不敢想。
在飞机抵达阿德莱德,见到寄宿家庭的时候,我的寄宿生活开始了。抵达当天的晚饭是烤鸡腿和米饭,这样偏近于中式的晚餐真的让一个已经两天没有吃过中餐的中国人感动到哭。寄宿家庭的住宿条件也让我感觉很舒服。独立的房间和干净的卧室以及完备的硬件设施,满足了我的各种生活需求。
Day3
第一天上学就让我感受到了澳洲教育模式与中国教育模式、以及澳洲学生与我们中国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的不同。
早上是寄宿家庭的妈妈送我去上学,由于睡过了头,我们可能会迟到,但是当我急冲冲地告诉她,我们会迟到的时候,她依然慢条斯理地准备着出门。上学路上,我问她为什么上课迟到都不着急,她告诉我在澳洲的生活就是这样自由,迟到也没什么大碍。这种生活方式真的令人大跌眼镜,我非常惊讶地告诉她,在中国,上班迟到会直接表现在薪水上面。我想,如果我不曾来过澳洲,那么我也不可能相信在这个急速前进的社会里,还有这么一个国家,存在着这么一种生活方式,平静又和谐,舒适又安逸。
课程是从早上9点开始的,下午5点结束。本来以为中间会给我们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结果竟然只有45分钟的午餐时间,而午休时间,没有?!所以原来国内所说的国外学生3点钟下课,不非我们想的那样,由于时差原因,国外5点确实是国内3点,但是国外的上课时间并不比国内上课时间短,只是因为午休时间缩短的原因,导致学生待在学校的总时长较国内学生短。而真正的学习时间并未减少。
国外的上课模式也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更注重课外的学习,我们会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会在博物馆里面感受这个国家的历史,而非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
我也从未想过澳洲的首府会与国内的省会如此之大的差别,阿德莱德的城区几乎无人居住,但是环绕着城区的近郊却是居民的聚居地,他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里,享受着自己的清闲时光。他们说城区只是工作和学习的,却不是最佳的休息处所,因此他们每天开车进城上班,开车出城回家,虽然每天车程有一个小时左右,但是他们也乐此不疲,为了下班后的安闲时光,也是很执着了。
大学的校园也与国内的campus大不相同。国内的大学总有把校区建在村里的趋势,这样远离城市的喧嚣,以至于学生可以更加专心地做学问。每每遇上节假日还要在学院那里递交请假条,方可出去活动。但是在国外,学习是一件非常自由的事情。名校的校区全部在市中心,几个校区都是环绕着最繁华的商业街建立的,而且各个教学楼都没有门禁这么一说,任何人在上课期间都可以进入教学楼或者去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学生活动中心去参观。因此国外的大学是开放的,是自由的,是不被约束的。
第一天下学之后,回家的路上是自己坐公交车回去的。虽然我不识路,但是寄宿家庭的妈妈告诉我自己下一个APP,然后根据地图就能回家了,因此我就只能自己一个人自己想办法回家。在未经历这些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可以在不认路,看不懂地图,而且路痴的情况下,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可能国外的教育方式就是如此,家长是不会手把手地教孩子,关于做人的道理或者什么知识技能,他们只会告诉自己的孩子怎么去做,而具体怎么做,他们是不会干涉,也不会帮忙的。对于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中国式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是教孩子自己去领会,正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晚上的晚饭是意大利面,寄宿家庭给我做的跟中国的炸酱面很相似,因此也非常可口。牛肉末伴着西红柿末,和着意大利面真的很不错,我从未想过国外的意大利面反而跟中式的炸酱面相似,而不与在中国吃的意大利面大相庭径。
Day4
上学第二天,我就收到了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澳洲的公交车是需要买票并刷票的,然而刚刚来到澳洲的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刷票。买了票的我,拿着票半天都不知道怎么刷,一时间尴尬得不行,大家都在座位上,等着司机开车,但是由于我要买票,耽误了司机开车的时间,更是由于我不会刷票,司机离开驾驶座,亲自帮我刷票。顿时我感到自己在这个异国他乡不是那么孤立无援。
我想在国内可能都很难遇上这种情况,毕竟在中国这个时间观念如此强烈的国度,为一件小事而耽误影响大家的时间,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当那位司机帮我刷票的时候,我心里真的觉得非常温暖。
Day5
今天去参观了澳洲的移民博物馆,了解了部分澳大利亚的移民历史以及移民原因。我从未想过一个国家竟然大部分的国民全是靠着千百年来的移民而存在的,因此一个文化碰撞如此之激烈的国家,也应运而生。在博物馆里面,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国家移民的背景以及移民的原因。
因为各个民族的文化碰撞,造就了澳大利亚如此不一样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在了解移民史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澳洲历史,比如关于战争,关于科技,关于文化。
这些关乎文化,关乎历史的知识,如果不深入当地生活去体验,我想,是很难感知的。而当我们谈及一个国家的生活或者在某个国度的经历的时候,如果没有办法去理解这个国家的内在的历史或者知晓这个国家的来历,那么仅仅去观赏这里的风景,那么我想,这种经历只是空有其表的,是不彻底的,不完美的。
Day6
今天是澳大利亚百年历史上最热的一天了,最高温度到达了45℃。没出门的时候担心自己会蒸发了,但是没想到,走在街上却一滴汗都没出,只是感觉有点热而已。45℃的高温天气也没有那么的难熬。
今日我们进行了实地寻访,我们去了一些营业了几十年的咖啡店,饮品站,或者小吃店。当我们推开门进入小店的时候,那种古朴的风韵就感受到了。这些有着几十年底蕴的咖啡店与国内的一些饮品店是大不相同的。他们卖的不是那种快捷式的饮品或者已经做好了很久的蛋糕,而是一些精心制作的茶点或者甜点,而饮品也不是那种大锅饭式的饮料,而是根据每个人口味而调配的咖啡或者牛奶饮品。客源也不一样,当国内的自动咖啡贩卖机到处都是的时候,而国外的咖啡店却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初衷,慢悠悠地煮出一杯醇厚的咖啡,芬芳了一整个下午的悠闲时光。
当我们悠闲地坐在室外的太阳伞下,捧着一杯芳香浓郁的咖啡,看着窗外的宁静的街道,似乎时光都慢了下来,而此刻所有脑海中的烦恼,焦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
店里面的服务员也是我们想象不到的热心。由于我们调研的内容有一些需要咨询服务生,因此我们不得不去劳烦服务生。虽然服务生还有客人需要服务,但是一看见我们需要他们的帮助,也愿意停下来帮助我们。虽然我们进店里来,什么也没有买,虽然他们也只是受雇于人,但是他们还是愿意冒着被差评,被解雇的风险,来做一些对于他们无关紧要的事情。当他们面带着笑容,帮我们解答问题时,我们就突然觉得很亲切。虽然我们来自于不同的民族,甚至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但是此刻亲切且热心的帮助,让大家亲如一家。这种不带有色眼镜的服务,真的令人敬佩。这种不带种族歧视,也不因政治外交原因或者立场不同的帮忙,这才是真正的和谐安宁。
Day7
这是我到澳大利亚以来第一次到所谓的市场。令我吃惊的是,澳洲的市场不像国内菜市场一样杂乱无序,反而更像国内的超市。要不是有卖生鲜和鲜肉的店铺,我还差点以为自己进入了一家超市。
临近维多利亚广场的就是中国城。已在澳洲待了一些时日的我们,真的已经很想念中国美食了,所以我们去了中国城的一家新疆菜馆。一条街上的中国餐馆,饺子店,火锅店,川菜馆,宣扬着中国的饮食文化。突然想起来,在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可见当时唐朝盛世之繁华。在一整条街上,很多当地人都可以用着筷子吃面条或是饺子。中国文化在澳洲的传播已经和广泛了。
看着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接纳中国的文化,即使只是饮食文化,也足以令人欣慰。我们亚洲人使用筷子的饮食习惯也逐渐传扬到世界各地,如何不令人骄傲自豪呢。
而在中国城里面,进入一家中国餐馆时,使用汉语跟服务员交流的时候,我们真的感觉自己不像是在国外,反而是在中国,我们讲着自己的母语,大家感觉彼此之间格外的亲切。而这种感觉,在国内的餐馆或者国外的西餐厅是无法感受到的,因为在陌生国度所感受到的关于母语的亲切或者那种对于同胞们的信赖,仅仅是因为我们在一个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环境中。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环境,让我们尝试了一次关于身在异国,远离母国的滋味,在没有母语环绕的情况中,才感受到母语的亲切与珍贵。真的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Day8
今天是传统意义上的澳大利亚节,它的意义对于澳洲人来说,就像国庆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一样。
因此街上空前热闹,市民们集聚在William King Street看表演,观看游行。如此国庆之时,街上以游行作为一项活动,可谓是令人难以置信。但是,我们可能无法想象一个国家的游行竟然是由很多个民族,不同的传统服饰来组成的。比如,游行的队伍中,会有大和民族的方阵,他们穿着和服,宣扬着大和民族的文化涵养,也有中国传统表演的方阵,他们穿着大红色的舞裙,表演着中国传统的舞蹈。
澳洲人的国庆节不是在商场度过的。反而海边的烟花,街上的游行抢夺了人们的眼球。而在逛街的半天里,我发现了澳洲人的友善与骨气。街边的小店快要关门的时候,老板会告诉我他们要打烊了,因此很客气地让我离开。纵使我表现出极大的购买欲,他们也会遵守规矩地关门打烊,不会因为一单生意而违反规矩。而这种骨气,是我所敬佩的,正是古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实写照。
Day9
遇上美术馆展览毕加索的展品,我就一个人前往观赏,不得不说,这些展品真令人大开眼界。欣慰的是,这些展品都没有玻璃墙阻隔,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赏这些大师之作。
当我凑近去看的时候,真的惊叹于大师们的精妙。有些作品为了生动地展现鹅卵石小路的色彩斑斓,而使用了上百种色彩,而且每一颗石子的形状都不一样。在那个没有照相机记录风景的年代里,大师只能用长久的时间去完成一幅画作,而色彩迥异的石子,虽形状不同,但色彩只是略有不同,因此,这就对大师的考验就更艰巨了。每一块石子都需要认真对待,其耐心、其毅力,非一般人可以拥有。
令人敬佩的,不仅仅是大师的画技,而且是大师的过程。参观的时候,我们发现,大师每一幅画作都有好几张记录过程的稿纸,这些稿纸都只是为了一张画作。如此仔细,注重细节的大师,即使画技甚是精湛,也一步步从细节,从小事做起。这种虚怀若谷的气度,真的令人敬佩。 我想,参观艺术馆的意义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去学习大师的气度,而是感受大师的情怀。而这,才是精髓。
Day10
这是三天长假的最后一天,我决定去海边玩耍。虽然在国内也曾去过海边玩耍,但是这次体验完全跟国内大有不同。国内海边只是大家游泳的地方,而国外的海边却不仅仅可以游泳,还可以冲浪,可以玩水上摩托,可以划小船,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全新的体验。
海滩上可以有海鸟在海滩上漫步,又有人们在沙滩上面晒沙滩浴,各种各样的花样简直数不胜数。遇上一家人在捉螃蟹,真是令人惊讶,从未见过在海里捉螃蟹的。当我们凑近去问如何抓螃蟹的时候,他们热情地跟我讲着捉螃蟹的经过,仅凭着一张渔网,一些蚯蚓,还有一些鱼叉,就抓住了近十只螃蟹。这些古老的办法,居然还有人在沿用,并且一直好用。对于我们这种长期生活在内陆的学生来说,这简直是一件新奇的事儿呀。
海水真的是清澈见底,双脚踩在清凉的海里,而且脚底下的沙子松软无比,那真是惬意极了。那水干净的能看得见水底的沙石,让人有一种甘泉水的错觉。
Day11
对于游览野生动物园,我已是期待已久了。在中国的大多数动物园里面,几乎没有袋鼠和澳洲鸵鸟。连考拉也是只听说过,但却从未亲眼见过。但是这次游历,令人大开眼界。
一直以为袋鼠是体型略大的动物,可有一成年男子之高。但是当我亲眼见到真正的袋鼠的时候,发现袋鼠真是一种温柔的动物。野生动物园里面,在袋鼠的区域是没有围栏的,因此我们可以更近地跟袋鼠接触。当我们用手触摸他们松软的皮毛的时候,看着他们水汪汪的大眼睛,我感觉这种动物是真的可爱灵动。当我们靠近他们的时候,他们不会展现一种紧张戒备的姿势,反而会熟稔地跳过来,像个孩子一般讨要吃食,简直跟过年时候讨要红包的孩子一模一样。
成群成群的袋鼠依偎在一起,有的躺在草坪上,有的三两一堆,似乎在窃窃私语。整个画面格外的和谐,真的无法想象一个野生动物园竟然可以让人与自然如此的和谐相处。我想再也没有比动物园更好的地方去教会天真的孩子如何去爱护动物、感恩自然了。
Day12
今天晚上是我们的告别晚会,这次晚会的规模比以往的都要盛大,因为这次实在大型酒店举行的。在宴会开始之前,有致辞发言的环节。发言结束之后,才开始用餐。
这种正式的宴会完全与中国的宴会完全不同。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正餐和饭后甜点,每个人只能享用自己的食物。每个人的食物都是一样的,因此大家在享用完自己的晚餐之后,会聚在一起谈论食物是否美味,谈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好不惬意。
在这种宴会上面,都会有很讲究的用餐礼仪。他们在吃饭的时候,是不会边嚼食物边说话,也不会在使用道具切割牛肉的时候,发出不文雅的声音。有的人会在吃饭之前,进行祈祷,会感恩上帝赠与的食物。那种虔诚的祷告,可能我们很难理解,对于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食物,却认为是上帝的恩赐。我想,这种虔诚的祷告,也蕴含了澳洲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
作为我们最后一次聚会,因此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跟着老师和寄宿家庭聊聊天,一片其乐融融。面对面聊聊天,变成了很舒服的一件事。
The End
今天课后,我们一行人一起前往了南澳洲最大的博物馆。在这里,我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木乃伊。简单的看了看那些简介,这才对木乃伊有了实质性的认识,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虽然对木乃伊有点恐惧,但是由于对木乃伊的好奇,我还是大胆进去看了看,见识了不同身份的木乃伊。
这个博物馆里面也有非常珍稀的化石。透过这些色彩斑斓的化石,我们似乎可以看见几千甚至几万年前的海洋生物或者陆地生物,似是软体动物,也像是甲壳动物。一块化石就像一片海洋的一角,展现了一小片海洋里面世界。
这次跨国之旅让我收获最多的不是自己的英语水平又提高了多少,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这些美好的记忆。这远远比那些所谓的英语分数更有意义。这一次关于文化的认知,是通过体验和自己的感受来深入了解学习的,这种亲身的经历会让生命更有价值。这些回忆,也会伴随着生命的进程而历久弥新,变成生命里不可多得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