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想评价 / 17级孟学长(伯克利夏校)

17级孟学长(伯克利夏校)

一切的开始总是伴随荆棘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举世闻名的公立大学,我也对它憧憬已久,所以当我一听到有这样一个求学的机会时,我立马报了名。

我依然能清晰的记得我去上第一门课时的情景,那门课是叫DigitalStorytelling,这个名字令我一脸迷茫,看完简介也是满头雾水,然而更可怕的还在后面,那栋教学楼之复杂,同一层却相互分隔得结构,让我在里面转了足足半小时,最后靠管理人员的帮忙才找到了教室。这也是我真正的第一次与外国人交流,这令我信心大增,因为我发现其实沟通也不是那么难吗!然而……当我步入教室后,整个阶梯教室里的那种陌生的气氛让我越来越感到不适。后座女生们以极快的语速聊着天,而我只能听懂个别单词;前排男生发出了极其夸张的笑声,讲台上同时坐着两个老师;明明已经到了上课时间,可老师和学生却好像没有注意到一样,干着自己的事(后来我才知道伯克利真正上课时间是所写的10分钟之后)。这种种场景让我眩晕,但这仅仅是开始。在课堂上,老师放了一段视频后,要我们讨论当前流行的storytelling方式,我瞬间傻眼了,周围都是外国学生,我一句话说不出来,只能随声附和几句。这节课结束后,我大受打击,立马就回到了宿舍,在加上刚到美国,时差还没调整过来,我又难受又困,倒头便睡了。到了夜里我怎么都睡不着,2点多钟爬了起来,对着电脑开始反思,我想了很多很多,最后我想可能只是我不太适合这门课程。于是我盯着选课页面来回查看,在网上搜索,找寻着适合的课程,然后再去试听课程,第一周的学习大致就是这样。最后我选定了两门课程,2学分的3DComputerTechnology和3学分的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两门偏理科的学科。第一周的辛苦抉择决定了我之后的学习之旅是艰辛或是愉悦。

感受伯克利的人文气息

3D电脑技术教授的主要内容是电脑3D建模与2D制图。在伯克利,课程形式会严格地分为讲座,实验,讨论等。这门课的形式是周二讲座,周四运用讲座的知识自己动手做,然后每周有两张图的作业。总体来说压力不算很大,但更主要的是,我对建筑设计也有一定的兴趣,再加上我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这门课我上的比较轻松愉快。而且在这门课上,我收获了一个朋友,他来自日本,同样是来伯克利求学,被分在了和我一个小组,而且居然和我一样是计算机专业。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伯克利教学的另一个特点,以小组为中心。不论什么课程,基本都会分配小组,分配小组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我们知道,现在的科学研究,或是其他工作,都离不开与其他成员的通力合作,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很必要的。另一门课是有关地理学的,但其实它上课的主题要更具体,就是土壤,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却又时常被无视的东西。在我第一次去听课时,教授的一句:“SOILSUSTAINSLIFE!”,让我深深的震撼的同时也被教授吸引了。他让我们深深牢记这句话,因为它告诉了我们土壤是有多么重要。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一位学者对他所研究事物的那种几近于虔诚的热爱,或许这就为什么伯克利能成为一所人才济济的名校的原因。如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热爱就是最强劲的动力。被他字里行间中的热情所吸引,3个小时的讲座我尽然全程没有走神,还跟着做了笔记。我们在课上了解了土壤的生物,物理,化学组成要素,十分有趣,每周一次的小测试虽然有些难度,但也还算轻松。就这样我感受着伯克利独特的学术氛围,度过了一周接一周。

最后的挑战与惊喜

中间的日子都过得比较平稳,直到最后两周。土壤学的课程内容开始由研究土壤转变为如何去保护土壤,换句话说,就是更偏向文科了。然后在最后一周之前,老师布置下了最后考试的形式与内容,居然是小组合作作答并书写,这种期末测试形式我闻所未闻,而且题目更是奇妙,是要求写“故事”,没错,假设你是一片土地的研究人员,你会怎样改善当地的土壤与环境?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反思?怎么让人们了解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并行动起来?这是伯克利教学的又一个特点,不是停留于书本,而是贴合实际,用于实际。虽然这次小组里还是有两个美国学生,但我已经不会像第一周那样紧张了。而且同组的两个中国学生是大佬,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举行了线下、线上的讨论会,一起去了图书馆查找资料,甚至一起去完成实践活动:去河边捡垃圾。虽然我限于自己的口语和写作能力,没能在最后的书写上帮上大忙,但我也发挥了我一点绘画的才能,为我们小组的答案增色不少。同时3D计算机技术的最后考核也很值得一提,我们每个人要求做6幅图,大家把它们贴到一个大教室的墙上,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参观别人的作品然后讨论,交流。重点不在于正确或错误,而是别人的想法,创意,以及灵感的融入。这样大家的思想交织在一起,每个人都能更有收获,更有提高。最后大家集体选出较好的几幅画,作为榜样。

一些总结与思考

在伯克利,首先学会的就是相互尊重。无论是在街上,机车主动让行人,还是在店里店员的笑容。处处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所带来的温暖。然后当地人的那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也令我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