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想评价 / 16级陶学姐(伯克利夏校)

16级陶学姐(伯克利夏校)

7月28日,我乘坐的飞机在13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降落在了旧金山国际机场,三周伯克利暑期交流就此开始。当时的我绝不会预料到,这短短的三周竟然会对我产生多方面的翻天覆地的影响。

学习篇

当我们到达伯克利公寓时已经将近晚上7点,在完成必要的生活用品采购后,我们顶着时差开始办理入校就读手续和入住手续,一直到凌晨才完成工作。第二天早上8点我就又早早起床收拾好书包前往学校上课。虽然是第一次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我还是在导航和热心的路人帮助下很快找到了教室。我记得当时虽然离上课还有40分钟,老师却已经来到教室认真做着上课前的准备。同学们都还没有来,只有那位白人老师在摆放桌椅、调试投影仪、在黑板书写课程计划、打印上课所需资料。我站在门外,目睹这一切,心中暗自感叹伯克利老师对待教学严谨的态度。这门课是有关“美国梦”的讨论,课堂气氛热烈而活泼,每个人都努力地用尚不熟练的英语表达着自己的看法。一开始受中式课堂的影响,大家都有些拘谨,但是这位老师耐心地引导我们参与课堂,运用她的幽默手段让我们在一次次开怀大笑后逐渐放开自己,不再害羞。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美国式的教育,我感觉非常轻松,非常自由,在大家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我们对“美国梦”的讨论越来越深入,认识越来越全面。除了自由讨论和老师总结,我们还在课上观看了大量的有关的视频,从教育、女权、移民、社会阶层、安全等方面立体了解“美国梦”的内涵,以及由此折射出的美国文化。

如果说讨论“美国梦”的课堂是开放而活跃的, 那么我选修的另一门“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则是一门需要静下心来学习的课程。这门课的老师侧重从写作技巧、写作格式、写作风格、快速阅读几个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建议。有趣的是,这些知识老师并不是直接给出,而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小组讨论来慢慢引出。这与东方教育完全不同,国内课堂上一小时能讲完的内容,这边可能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讲完。虽然效率看起来有些低,得到知识的途径也更为坎坷,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则大为提升。小组合作与组间交流不仅加深了学术交流,更提升了我们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另外,这节课也使我认识到美国高等教育的学业压力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轻,甚至比国内更紧张。这节课的老师每天都会布置作业,基本是两篇上千字的阅读及配套的阅读理解题目,加上一片几百字的写作。我每天都会从晚上7点一直工作到11点左右,有时第二天早上还要早起继续写作业。在这个过程中,语言障碍一直是座大山,严重影响了完成作业的速度。这也让我更坚定了回国继续提升英语的决心。

生活篇

在美国的三周里,我很快就适应了超市购物与餐厅点餐等一系列日常活动,并养成了每天泡图书馆自习与傍晚健身房锻炼的习惯。若说生活上的不适应,可能还是饮食。我比预计的更快的厌倦了西餐,开始四处搜索尝试中餐厅,例如:古月食堂的大伙饭、眷湘的精致碟菜、TASTY POT的小火锅以及校内食堂里的中餐自助。除此之外,我还买了一些原材料尝试着自己做饭,以此慰藉那个思乡的胃。身在国外,我认真学习了很多自保策略,牢记将安全放在第一位。除了安全与饮食上的不适应,其他方面都是非常令我满意的。无论是当地人自由随性的生活态度,快捷便利的交通方式,还是美丽迷人的自然环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交往篇

在交流的三周期间,我认识了来自各个地区、各个大学的伙伴。我与他们一起喝咖啡交流知识,一起吃饭天南海北地一通侃,也一起出游共同欣赏海洋森林的美景。我们相识不久,却有着太多的共同话题。我们讨论对未来的计划,对美国文化的见解,对美国学术氛围的赞赏,对热点话题的看法,对中国进一步实现国际化的建议。这正印证了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这趟美国之行最宝贵之处在于它给予我一个和当地人交流的机会。我会在课下主动和美国老师交流学术知识,也会聊一些对于中美文化差异的看法。除了自己观察,聊天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方法帮助我掌握美国人对于某些事物最真实的想法。在交流中,我除了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文化认同差异外,也不自觉地开始用一种更全面、更开放的观点去看待这个世界。最令我难以忘记的是一次课后作业——街头随机采访。我们组选取的是一些关于美国人恋爱观的问题进行两两搭档采访路人。我和我的搭档抱着豁出去的心态勇敢和路人搭讪,意外发现当地人对于我们这些国际学生出奇的包容和友善。虽然我们的英语口语发音不准,语法和用词也有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他们非常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偶尔也会询问我们来自哪里,来这里学习哪些课程,以及我们对于美国的印象。我和我的搭档采访了一位西班牙的大叔,一位黑人爷爷,一位白人小姐姐,一位东南亚小哥哥,一位白人妇女,还有一位伯克利教授。随着采访的进行我们越来越放松,沟通越来越流畅,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广泛。

旅行篇

我利用周末前往了奥克兰博物馆,详细了解了加利福尼亚州从印第安时期至今几百年的历史,也欣赏了加州代表性的自然生物展览,同时也简单接触了具有浓郁西海岸风格的艺术品,例如油画、手工艺品等。在游览过程中,我惊叹于奥克兰博物馆时刻注重设置与参观者的互动。在那里,你可以配音,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可以穿着传统服饰与指定艺术品合照,也可以用粉笔在各处黑板上留下你立时立刻的感想。

除了博物馆,我还与新认识的伙伴们一起搭乘地铁经过海底隧道来到旧金山参观当地的地标性建筑:金门大桥、艺术宫、渔人码头。我们徜徉于艺术宫华丽的走廊宫宇之间,感叹西方艺术的魅力;也走在雄伟气派的金门大桥上,远眺城市的繁华并饱览海洋的风光;更在渔人码头为海上极限运动者一次次高难度动作欢呼,并享用最新鲜的海鲜大餐。我们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结伴出游,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接触了当地的文化,也加深了与当地人的交流。每一次出游,都是不一样的惊喜,都是不一样的感动。

三周时光太短,我离开的前一晚只感觉到满腔的不舍。与一般的旅游不同,游学是真正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并且进行了学术上的交流。我想念每一个泡在图书馆自习的下午,也想念每一次课堂上的讨论与展示,更珍惜每一段与当地人交往发生的小故事。美国之行,收获太多,对我的改变也太多。我期待着明年暑假可以再次出发,前往一个新的国家进行游学交流,继续丰富我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