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疫情的话,也许我能真的在盛夏八月走在剑桥镇的红砖楼间,实在没想到以这样的形式加入这次暑校课程。回过头来看,隔着时差每日于黄昏时上课,我常在实习的公司楼下的咖啡厅收听,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作为双学位是金融学的我来说,经济学并不是离我特别远的学科,与我的小组搭档不同(她是理科院校里的理科生)。然而,虽已提前看过课程大纲,仍是在第一节课时被如此正统的经济学教学模式所震慑。前半部分的Mark教授用一种基于历史发展顺序的叙事逻辑把西方民主资本主义穿讲了一遍,对于内容我并不陌生,但对于他的讲述方式我还是觉得感慨,一方面国内的教学更偏知识点的highlight,但课上我听到的更多的是一些事实和他的观点输出,剩下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在每节课结束后的沟通环节里让大家畅所欲言。很可惜的是,由于实习繁忙我很少和教授沟通,但仅有的几次我都收获了我想要的,甚至是超过我所设想的回复。
后半部分的Shaun教授则是完全不同的授课风格,他更倾向于数理上的推理和展现,但有趣的是他对我们pre的要求确是基于社科层面的,即与诺贝尔奖获奖人有关的内容。于是在和搭档讨论和准备的时候,在这两点的侧重上我们迟迟没有结论,后来索性选了某偏重社科的获经济学奖项的研究方法。我个人感触最深的是,这两个pre的准备让我们能从更高级,更宏观的视角看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的时代意义。这是我先前可能不会花费精力去研究的,在这个八月里有幸体验了。
如果要我说网上授课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状态的话,那一定不是实话。但我觉得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热情和精力是逐渐高涨而非逐渐下滑的。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有诸多纠结,在邮件中尽述于Mark教授,竟也收获了他多次回复,十分惊喜。结课那天,当我在实习公司的会议室里做完pre展示,望窗外看出,夕阳渐落,又是充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