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伯克利是一个偶然的决定,也是我大学时期最好的决定之一。
我对Berkeley的最初印象是,名校,加州,也许还带着点高冷。四个月之后再回望,却像老朋友般亲切温暖。想着那里的人和事,西海岸永远明媚灿烂的阳光,伯克利永远凉爽宜人的气温,心里总是雀跃不已。
伯克利的校园可谓极大,处处小溪流水,绿树成荫,松鼠遍地走。路也是高高低低,起伏不定,每天在校园里走来走去,会误以为自己在森林公园爬山。
建筑方面,每个学院的楼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比如我常去的evens hall就满是数学系的禁欲风格,四四方方棱角分明。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中,我个人尤其喜爱东亚图书馆。不仅仅是因为它设计独到,馆藏丰富,号称美国最大的东亚文化藏书库,更是因为在里面可以看到很多国内都没有的中文藏书,非常令人惊喜!
我在伯克利修读了5门课程,分别是Leading People,Opportunity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Silicon Valley,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Achievement,Microeconomic Analysis for Business Decisions,Methods of Mathematics: Calculus, Statistics, and Combinatorics。其中前三门是项目本身确定的,后两门是自由选择的。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很不错,教学态度也可以说是严谨认真,人也比较随和。
其中我特别推荐的是这门MBA课程:Opportunity Recognition。老师Drew本人出身科学家,在NASA工作了好多年,后来加入金融界,所专注的方向也还是科技创投—怎样帮助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他课堂上总是分享一些很有趣的案例,比如在UBER上市之初持有股份,后来几年间翻了上百倍的亲身经历。他还经常邀请硅谷的实务人士来课堂上给我们发表讲座,一起互动讨论。Drew说话幽默风趣,课堂上总是爆发出阵阵笑声,可以说是我见过的气氛最好的课堂之一了。每周的作业基本都是看完一篇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回答三个问题。因为涉及到行业专业名词,每次读20页左右的文章还说蛮吃力的,不过最后因此也提升了自己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吧。
在教学安排方面,伯克利的给分制度非常合理。虽说国内也实行平时分,期中期末分数加权得出结业总分的制度,但往往落到实处并不尽如人意。以我选的数学课为例,平时每周一次的课堂小测和线上小测,每周三次的作业,算作平时成绩。有两次期中考试,间隔一月,选取两次考试成绩较高者计入grading。期末考试占比最大,但也只有40%,不会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完全决定最后的成绩。Kelli老师人也非常和善,常常回邮件的速度比我们回微信还快。每次考试结束,她总能在两三天内就出分,效率极高,而且还会复查一遍,之后还有一周时间公示。值得一提的是她会把每个学生的卷面扫描到网上,学生可以登陆网站查询小分,连扣分原因都标记的清清楚楚。简洁明了,公平公正公开。听说这套扫描评分系统是伯克利自己的学生开发的,不得不赞一句,真是太酷了!
所谓衣食住行,永远是出门在外每个游子牵动神经的大难题。美国的衣服不贵,基本和国内持平甚至更便宜。吃饭的话,一般大家都会学着做菜。一者整天吃fries and chickens实在不和脾胃,美国的饮食结构和中国相比太单一了;二者动辄十几二十刀一顿饭的消费水平也让人难以承受。好在美国超市很多,便民程度很高,牛羊肉和鱼虾海鲜的质量上乘,价格却比国内低很多,所以很适合自己动手做菜。这时候就考验个人的做菜水平了,往往手艺高超的室友就很受欢迎。但是也不要过于自信,没有做菜经验和天赋的同学,很容易像我一样,怀着一颗想象美食的心,最后落得天天吃泡面煮苞谷度日。建议去美国之前一定要学一手,哪怕只会炒饭煮粥,也比吃泡面强呀。住宿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一般南边算是闹市区,流浪汉稍多,北边住宅区安静无人。出行的话,有驾照的同学一定要带好驾照,伯克利可以办理手续直接用。租车也比较方便。没有汽车可以选择公共交通,bart(地铁)和公交也还算便捷。公交因为人少的关系,四十分钟才有一班。作为一名骑行爱好者,我来之前满心想着可以骑车上学,结果伯克利动辄40度的上下坡无情的打碎了我的幻想…所以在这边一般还是走路居多。
在美国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和几位住在一起四个月的室友结下了深深的友谊。这是我之前从未想过的,也算是big surprise。和我同住一屋的室友Alease,性格直爽,我们常常聊到深夜,我们一起探讨阶级固化在欧美日韩和国内如何加剧,意大利的美景美食美人,在美国读一年研究生究竟能不能改善英语水平,东海岸和西海岸的面试风格差异,法国之美在于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可以让人发呆一下午,而其他地方发呆总觉得内疚,怕耽误周围快节奏的脚步。等等等等,诸如此类。Alease还是个大学霸,提前一学期结束伯克利生物工程本科,申请哈佛、MIT、斯坦福等各大高校的直博均被录取,优秀到令人咂舌。她和我打趣说,我在创业给申请美国学校的学生们修改简历和文书,但是你有需要的话随时说,分文不取。她做饭也很好吃,毕竟是锻炼了四年。有一回我睡着了,醒来看到她在微信上给我留言,“做了青团给你留在锅里温着,醒来记得吃。”那一刻觉得就像在家里一样温暖。隔壁住了华裔Alex,虽说美国出生,一口北京腔比我认识的北京人还地道。CS在读的他玩起游戏来更加是手速无敌。不仅如此,他还是我们屋子里厨艺最高明的一位,各种西式餐点手到擒来,我至今难忘他做的牛肉土豆泥的美味。隔壁的隔壁,住着一对超萌的情侣,把我们带的都爱用叠词说话了。CalDay那天,我们一起去大华超市买火锅材料,回来洗洗涮涮,Alease的日美混血男友Nikko也来了,大家吃肉喝香槟,聊着中,日,美各种趣事,温馨极了。
交换生在伯克利的感受,我想只能说因人而异。有人可以过得像个local,也有人可以过得与国内毫无差异。这恰恰说明了伯克利的自由—它赋予任何人,最大程度的自由。不受外界judge的自由,想宅就宅宅得精彩的geek文化,抑或是歌舞青春冲浪徒步的体育崇拜,在这里都有着完全的自由。这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然而出于人种差异,亚洲人体格通常不如欧美以及非裔那么强壮,再加上没有枪支管控,走在街上,我总是摆脱不了内心的不安全感。在这样一个自由的异乡,更怀念故乡热土。
图:150年校庆
在伯克利短短四个月,院方组织我们参加了三次游览参观企业的Site Visit活动,地点分别为两次旧金山,一次圣地亚哥。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家初创公司,一家研究Fintech, 一家是Dating App, 听创始人讲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十分有趣。
Spring break的时候我去了著名的赌城LasVegas,其他同学们的选择多是LA, 纽约,加拿大,西雅图等等,都玩得很尽兴。其余时间,由于课业负担也不轻,没有很多机会参加校园活动。但是有心的话,可以留意院里各种社团发布的活动消息,自愿报名参与,种类也都很丰富。
图:校友分享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