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暑假轻松一点,分数高一点,充分体验加州的午后阳光,建议选商科、英语类的课程(如Marketing,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Business),还有所有带有“introduction”的课程都是不需要基础的。但我选了一门世界历史,虽然学的过程真的十分艰苦,但最后自己真的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后我的英语的听说读写(毕竟每天要看四十多页全英材料)的全面提升了,因为选这门课的都是伯克利的本专业的学生(只有我一个是暑校非专业的学生),所以相比于几乎全是中国学生的商科英语课,你能跟他们直接交流接触,感受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这么多天的阅读,听课,不仅让我对世界历史有了一幅大的蓝图,更对当下的形势有一定的敏锐性。
我的专业是金融工程,但与大多数商科、金融学子不同的是,我选了“世界史”这一门课。抱着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的目的,我叩开了伯克利的大门。
直到第一节课,我才发现事实远没有想象的简单:与几乎全是中国学生商科类的课不同,“世界史”是一门专业必修课,课上大多都是伯克利本土本专业的学生(只有我与另外一个同学为暑期访学)。这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这门课本身是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一定的基础,而我高中是理科生,大学对历史的接触更是为0,所以学起来比其他同学吃力许多。二是课上学生大多是本土学生,于是教授上课的语速便特别快,常常一长句话过去了我只能抓住一两个词,课下阅读材料更是多到自闭(平均每天30页左右教材+其他阅读材料)。再加之那段时间没戴眼镜,我是上课听不懂也看不清楚,课下材料每每读到深夜,再加上一点自卑情绪怯于开口、与课上同学交流。这大概是每个初到国外的留学生的痛苦。
但我明白,故步自封只能走向灭亡,于是与此同时我也在大胆地尝试、改变。学校的Orientation上,每个同学有一张表格,上面罗列着一系列的兴趣爱好,如“喜欢吃辣”,要求我们去与其他人交谈,并寻找符合条件的同学签字。一开始我们都怯生生的,不敢直接去询问外国人讲话。后来,一次成功的交流以及外国友人的友好大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于是后面的交流就更成功且愉悦,我们早早地就完成了任务。我记得那一天的天很蓝,Orientation发的草莓很香。
周末我们会从山一样的assignment、paper中抽出那么小半天去旧金山市区逛街,也当做缓解学习压力。
言归正传,从第四个星期起,我开始“蜕变”。我的眼镜成功地横渡大西洋,不再是上课听不懂下课也不问的状态。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与旁边的伯克利学生交流老师发的阅读材料的内容,交流的成功增强了我口语的自信;课上我积极参与教授的互动,及时提出质疑,教授的赞赏的目光加大了我的热情;课下的office hour,我主动去找教授探讨课上存疑的问题,教授更为详尽的解答耕加深了我对历史的兴趣。
尽管每天晚上还是要读材料到深夜,尽管周末看着别人都出去玩我只能在寝室读教材,但好像一切不那么困难无聊了。我开始沉浸到每个历史时代:航海家发现新大陆的的兴奋,殖民者瓜分世界的狂热,异教徒间互相残杀的疯狂,还有掩埋万千血魂的耶路撒冷,还有新兴之星的纽约。我重现了自己最开始选这门课的初衷:想要知道这个世界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在历史的洪流下,未来将去向如何。我想我心中已经渐渐有了答案。最后在紧张有序的期末复习后,终于拿到了B的成绩。(教授说对于这门课B是一个很好的成绩)。
这样的每天高强度的学习不仅全方位提高了我的口语、听力和阅读写作能力,我所学的课程更是提升了我的世界观。
当然,不仅仅有这些。我在伯克利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同寝室的三位同学从最开始的互不相识到情比金坚的姐妹。我们一起去逛街,一起吐槽到深夜写不完的assignment,一起津津有味地研究美利坚人民的饮食,一起看每日最美的晚霞。
我们还忙里偷闲,利用周末,忙里偷闲去了一趟洛杉矶。虽然当时白天在环球影城排队赶景点,晚上回住宿赶论文,整个旅程跟打仗似的,但仍然不抵与一群有趣的人在旅途中的快乐。
在伯克利之行的最后一天,寝室的三个姐妹开始总结自己。我们惊奇的发现,我们都变得更自信和包容。自信大概是从这里的女孩身上学到的,无论高胖矮瘦,都能穿着自己认为最美的衣服最耀眼地在街上走。在性格上也能更勇敢、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用过多疑虑别人的看法。包容则是受美国本土文化影响。
至此,我的伯克利之行结束了。十分感谢SAS的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机会,感谢伯克利的教授同学们,感谢这一路上遇到的所有朋友,感谢你们的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