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两年里只去过3次大学图书馆的人,我早已习惯了在寝室清净无杂的环境里一个人学习。相比于国内堆满乱七八糟私人物品的图书馆,伯克利整洁严肃又不失情调的图书馆实在是让人流连忘返,在一台台imac前选好自己的座位,翻开准备研究的书籍,打开课件,喝一口刚买的咖啡,我终于感受到自己身处之所不再是2000块一个月的出租屋,而是准备好迎接每一个为学术学业所奋斗之人的殿堂。打开我眼前的电脑屏幕,看着welcome to Berkeley缓缓出现,我感受到它仿佛在说:你终于来了,我在等你呢。
就是这样,伯克利浓郁的学习氛围体现在校内30多个图书馆、体现在每个寝室楼里的爆满的学习室、体现在教授倾囊相助的office time、体现在晚上10点多公共娱乐室里顶着晕眩的钢琴声大声争辩,进行小组讨论的人们上、体现在单独学习室里不停在白板上擦了又写,写了又擦,给自己不断做头脑风暴的我自己身上。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学习,除了在伯克利,除了这一个月。
在来伯克利上暑课的人里,有95%的人是以学习为首要任务的,而这些人中又有95%的人希望自己有美好的学习体验。伯克利可以说,为想要学习的人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如果你选了硬课,你将投入到无穷无尽的作业和讨论中,如果你选了水课,有兴趣者可以私下多做研究,无兴趣者可以去自己喜欢的课旁听。无论怎么说,走进伯克利的校园,你就已经踏上了属于自己的,绝对美好的学习之旅。
临离开美国的前一天晚上,和学长同处一室,谈笑风生间突然听他冒出来一句:“怎么在国内就没有遇到你们这群有趣的人呢。”
这句话在前后交谈中是如此的突兀,我好像听到了喜悦,听到了满足,听到了伤感,听到了悲叹。是啊,我突然觉得与此人竟有几分相似,观念相似,兴趣相似,看的美剧相似,看的剧题材相似,种类还相似,居然剧的核心思想还相似,定睛瞧了瞧他,幸好头上的发量不相似。短短几十天,单是与我眼前此人便是兴趣相投,有话便讲,有事便说,有同心喜,有异当辩,比相处两年的国内舍友都更为信任,当是挚友该有的样子。转念又想起一人,在国内时就住同一楼寝室,可是素不相识。赴美一行不但相谈甚欢,一拍即合,常有玩笑之语互不在意,偶有激烈争辩和好如初,当应也是挚友该有模样。此刻我又想到二人,一为我大学同学,一为我初中同学,二人在伯克利相见如故,常我三人齐去健身,此二人大谈天文哲学,甚是投机。伯克利可以提供给你想要的社交平台。
有的人特别喜欢社交,喜欢身边无时无刻有关心自己的人,无论是真情还是假意。我向来不是一个爱社交的人,我从来不希望身边有一群一群的朋友,但是在我心中难得的是挚友,是真正互相信任的人,是能在重要时刻坚定地告诉彼此:“I will watch your back”的兄弟。在未来,在以后,我们之间是否还会有更多的联系,我不得而知,不过在远离家乡的这个小县城伯克利,在这个加州从未有过的凉爽的夏天,我感受到了属于挚友之间的信任,我找到了这种感觉,我不愿去深究它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