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想评价 / 17级郭学姐(伯克利哈斯)

17级郭学姐(伯克利哈斯)

Part 01.关于选课

在选课方面,BHGAP(Berkeley Haas Global Access Program)的课程配置是这样的:

(1)5分的必修课(直接安排,每个学生都必须上);

(2)必须选择2门BHGAP的选修课

(3)CE课程-也就是concurrent enrollment课程,至少选择1门。

前两项中的【必修+选修课】都是BHGAP专门为项目参加的同学设置的课程(此后简称“haas的课”),这些课程的老师基本都是haas学院的老师,而和你一起上课的也都会是参加BHGAP undergraduate和graduate分部的同学们,不包括伯克利本校其他专业的学生。而CE课程则是伯克利本身课表里每学期就有的课程,这些课程是本身面向伯克利本校生的,也就是说和你一起上课的学生大多是本地学生。而这些课的开设学院基本上会是伯克利本校的ECON分部、商学院。

因为我本人是金融本专业的,目前计划的,商科管理+咨询类vs金融类职业发展的倾向对比基本是二八开,所以我会更重视金融类专业课程,而商科类课程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内容、系统类补充,因为其实金融类工作如果不是量化金融,和商业管理的交叉也不会很少。所以我在选课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所谓的“硬课”,相比综合类更专注一些。这种情况下,我一学期体验最好的课程分别是一门CE课和一门比较难的haas选修课。对于我的一些同期生,例如工商管理出身的朋友,他们未来的目标是咨询或者产品类工作,或者目标是自己做项目、创业的,haas这一套课程基本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其中包括了商业理论、创业经验、职业生涯规划及人际关系发展等等。偏向这类发展前景的,可以把重点放在haas的必修课+同类型选修课。

关于两种课程的师资设置,教师大多是拥有丰富entrepreneur经验的教授,他们有的活跃在咨询行业,有的是科学家出身,目前都有自己的公司;而CE课程的教师则偏向特定行业的专家和研究人员,例如ECON分部的课程有很多教授是经济学家,haas的金融课教授会和各类研究机构一起工作等等。都是非常厉害而且非常有趣的老师,都是一样的认真负责。几乎我沟通过的每一个老师,关于课程的问题都不会晚于1天回邮件。

我最后的选课表是:必修+2分marketing选修+3分IP管理选修+3分CE金融专业课。这几门课里我个人最喜欢的两门课就是Introduction to real estate finance和high technology marketing,真的是感到非常幸运能选到这门课,整个课程从内容到设置都非常完美,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学到了很多,学期初买的笔记本光这一门课就记了厚厚一本。教授更是超乎我的想象,从水准到态度,几乎可以称之为“因为能在人生中遇到所以感到幸运”的一位教授,用语言难以到位地形容,只能自己去感受。第二门课充实得让我觉得“学了它仿佛就不用再学其他marketing课了”(只是夸张形容)。课程的内容特别多,也比较难,老师很严格但是水平极高,非常非常负责。这门课因为除了课堂的内容还要做一个high-tech market simulation,基本每堂课都拖堂1个小时+,但是至少我认识的同学都毫无怨言,恨不得多学一些,2分课上出了3分的感觉,我个人上完这门课觉得收获非常多。

Part 02.关于学习经验

1、关于syllabus的阅读,国外课程布置和咱们的习惯不太一样,虽然国内教授也会给出一个课程大纲,但是基本上是一个概括的计划。在Berkeley这边的syllabus会在选课选上的第一天(甚至之前)就公布syllabus,里面写的内容会详细到本学期有哪些作业,这些作业内容覆盖什么,在哪一周布置这个作业,哪节课会有课程项目需要做,从哪一周开始组队等等。包括考试、评分,平时将会与教授、助教一起做的事情,都会很详细地写出来。刚开学的时候会读一大堆syllabus,这些对于选课和未来规划都很有帮助。推荐是在选自己有兴趣的课之前,如果能拿到syllabus最好,多读几门课的syllabus也有助于选到心仪的课程。

2、与教授的交流:与教授的交流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建议的与教授交流的宗旨是先做功课,准备好内容,然后以最高的效率和教授交流。每个教授都有office hour,但是如果你凑不出时间也可以和他们单独约,一般教授提供的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所以当有问题的时候,最好还是自己做足充分的调查,自己先解决自己认为可以解决的部分(但也不是鼓励大家勉强自己闭门造车),在自己已经做足了功课的基础上还不理解的东西,把自己思考的过程也总结下来再和教授交流,收获会特别丰富。基本我遇到的每个教授都特别耐心,有些会比较严厉。做足功课,多和教授交流,能倍增在外学习的收获,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激励,非常推荐大家尝试。

3、最后就是关于时间分配,因为大家时间利用习惯不一样,我这里就给出一个预期吧。基本上一个学期学业上时间的情况是:如果把时间分成5段:

(1)忙入学手续、熟悉情况、选课、衣食住行的各种杂事,其中包括在学校认路、解决每天怎么吃饭等等。

(2) 在大部分开头的问题解决了之后,这段时间杂事很少,非常适合深度式的学习,尤其是要多预习后面的知识。

(3)期中的时候需要准备各种考试,重点放在快速复习上。

(4)期中告一段落,但是这个时间各门课的学期末结项任务就会布置下来了,这段时间最好早点着手期末任务。

(5)期末季,各门课最忙的时候,同时要准备期末考试。但是因为haas的课程结课都比CE早,所以其实可以先完成haas的项目和论文,然后留出最后的时间差集中复习CE课的考试。当然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选课的不同安排进行计划。

这个学期其实我们只有半个学期左右是真正在学校的教室里上的。伯克利是最早反应的高校中的几所,教务部门也针对这些变化做出了非常快的反应,在决定改为线上的当天就做好了对全校上课硬软件需求的布置,之后所有的课除了改为线上之外没有任何内容上的缺憾。我关注的CE课和marketing课都保持原来的教学质量,甚至因为有zoom的录课系统所以回看和复习更方便了。

Part 03.关于校园文化

BHGAP的官方课外活动主要是项目组织的各种site visits, talk, 还有一些小的seminar。按照课程安排,本来这学期的site visits会是每周一次,去真实的各种公司参观,但是因为疫情爆发所以取消了。其他就是伯克利学校本身的各种活动,包括一些社团节日,音乐会等。但是学校的一些活动需要自己去了解相关信息,一般有这种活动都可以在官方网站查到,找信息也很方便,本学期还举行过一次ted talk。除了这两种活动,还有一种我认为很有价值的就是一同参与项目的国际生之间会自发地组织一些活动和出游,是个交流、认识朋友的好机会,推荐大家可以多和peers接触一下。

伯克利的校园和设施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伯克利市本身是一个很安静的小城,不像是大都市有很多高楼大厦,但是一点也不落后。生活出行设施很完备,但是又在小的细节上会碰到有年代感的物件,比较有情调。因为加州华人很多,基本上想吃什么中餐速食,可以从Jtown购买(伯克利旁边就有),也有外送第二天就到非常方便。伯克利学校里也是非常漂亮,图书馆、教学楼、草坪等等建筑都非常有气质。校内也有很多植物,春天非常漂亮。还没有改成线上授课的时候,我非常喜欢在傍晚的时候在伯克利的校园里观看一会儿风景,看一看晚霞再离开。

校园里有健身房、学习中心、剧院、咖啡馆等等设施,其实我直到离校都没怎么逛完(也是因为疫情),个人最常去的是健身房,非常大而且设施很齐全,储物柜、洗浴室使用有伯克利的id就可以也非常方便,lifting有足足两个大房间的设施,还有一个二楼的器械可以供使用,推荐今后疫情完全缓解了的话去多健身运动一下。

Part 04.关于住宿

住宿方面:第一次在国外进行一整套交流留学活动的同学,我个人是建议可以租项目推荐的公寓。推荐的理由主要有这么几个:在还没有去过当地的情况下,其实找房子是一个挺麻烦的事情,而且如果自己去找房子的话很难确认房子的各方面条件以及房东那边的服务情况,包括社区的住户组成也是个挺重要的点。我出于这方面考量,就很保守地租了项目推荐的伯克利公寓,结果其实挺不错的。地段很好,在Kittredge Street, 旁边就有直通伯克利校园的公交车,走两步就到downtown,买东西生活都很方便(几乎楼下就是target商店)。如果大量购买蔬菜水果和肉之类的,不远处就是Trader Joes。还有就是相对安全一点,因为这个街道人来往还算挺多的,如果学校有事回来比较晚也不用太害怕。公寓的设施还是很不错的,厨房各种工具电器很全,包括微波炉,烤箱,咖啡机,都是我使用率很高的东西。平时生活,垃圾就走两部倒进本层的回收处,网购快递也很方便有快递柜,洗衣服也有专门的洗衣房。

Part 05.心路历程

参与海外学习生活对人的影响因人而异,我个人也是认为一定只有实际经历了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的收获和变化。对于我个人而言,在海外的学习对我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激发,因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将体会到同一个学科所含有的不同领域的具体实践,简而言之就是眼界和学习的内容都更开阔了。在去国外学习之前,很多同学肯定都会觉得“开阔视野”虽然不能说“空洞”,但是也没有什么实感,但是真正尝试过后,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宽广是如此真切”。在跨文化背景下学习的时候,会遇到难题,会遇到挫折,但是逐渐与这些问题熟络起来,解决它们的那种循序渐进的感觉是非常珍贵的。我认为认识一件事,有个好的方法就是去认识与其相关的更多事,在这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新学习、审视这件事情,就会有更多的成果和深刻的感受。

关于在国外学习对英语的帮助,我觉得比起一般认为的“练习口语”,其实是一个更好的反思自己英语学习情况的好机会。在真正在国外应用英语之前,其实我自己对于英语的学习都是很生涩的。哪怕去查很多本地的应用方式,看很多本土的剧和电影来积累,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都还是“教科书”。真正到了那个语言环境中才能意识到,在上课交流的时候,日常交流的时候,自己哪里还需要学习。在真正的当地语言环境中学习生活,相当于拥有了很多活生生的语言范本,注意平时老师、同学、便利店的店员甚至电话客服的用词,如果不实际到本地去接触,是很难知道具体的表达习惯的,每个州之间,不同个体的交流习惯都有差异,这也是语言有趣的地方。

在生活上,在国外的学习更是可以加速一个人的成长。刚到国外,甚至在到达国外之前,坐上飞机,会感觉一走将近5个月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会很有压力,感觉自己像一只脱了线的风筝。心里会比较慌张,常常会很焦虑地思考下一步要做什么,在整理事情上会有点手忙脚乱。但是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过后,习惯了这样的环境,习惯了自己在一个陌生程度非常高的环境里观察、询问、做决定、实施,就会喜欢上这种感觉。我在出发之前,曾经认为自己搞不好会很害怕这样的生活,但实际上充满新鲜感的日子是很令人开心的。包括本学期遭遇特殊的疫病情况,还能度过后半学期、经历几番周折回到国内,我认为自己至少比起如果一直在国内要成长了一番吧。

Part 06.Ending....

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次的行程,我会说“一次不后悔踏上了的行程”。这句话乍看是否定负面,但在我看来是一段经历有价值的体现——一段经历必然是有利有弊的,尤其是对于出国交流学习的经历,大家一定都充满了期待,而正是因为这种期待,本身就为评价的标准抬高了高度。而“不后悔”,意味着我一定认为这次行程比起不发生要值得得多,它让我完全地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新鲜的、有用的、给人触动的”这些特质。还是同样,我认为这种活动的优点非常多,各层次都有,整体的、细碎的,必须要靠自己去感受,而这种感觉是言传时很难达意的。是让我觉得不虚此行的珍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