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6周的交流项目已经结束,回望过去收获的不仅有6周所学到的知识,一群在伯克利学习的伙伴,更多的是对美国学习方式的思考,对未来发展的重新认识。
我从刚入大学起就计划着出国读研,在大一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偶然听说大二暑假可以去暑校学习,一是体验美国的教学方式算是为以后读研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暑校也是一段较好的经历甚至可以要到教授的推荐信。于是当今年年初看见伯克利项目的信息时,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非常感谢在准备阶段不断帮助我们的SAS老师们。他们的耐心和充足的经验,让我这个头一次自己准备出国事情的学生顺利的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
第一周学习生活刚开始时,我有些不太适应美国的生活和教学方式,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无法很好的完成这次交流项目。一方面是我不太适应这里的生活和教学习惯,课堂的桌子是一人一个带轮子的小桌子,桌面很小只能勉强放下电脑,还有就是我报的课是10:00-12:00的认知科学和12:00-14:00的数字人文两门课,中间吃午饭的时间几乎没有。不过后来才知道美国人本来就不会向中国一样有很长的午休时间,他们中午一般一个面包或者一盒酸奶就解决了。而且每个大学都有一个可以来晚的时间,在伯克利叫BerkeleyTime,每个学生或老师可以在迟到10分钟之内。在努力适应不同的生活教学习惯以外我也震惊于教学方式和学生的水平。认知科学的课上所有学生都会用电脑打字记笔记还会积极的提出各种不限于书本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会对一个已有的模型认真讨论许久,说一些和课件无关的内容,老师还会在课上随机提问,提的问题都是应用型的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说到教学方式的不同我真的有太多的感想了。身为一个中国学生我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把老师说过的和课本上的东西记住,从来没有特别关注过独立思考。国内的期末考试有很大一部分内容会考概念背诵,说来奇怪我学的是理工科,然而像数据库,数字电路,物联网导论,java,这些课程考核的时候也有很多是记忆的内容。考试的时候老师会让你默写定义默写好处坏处等等。反观美国,虽然professor强调记忆是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从来没有让我们一字不差的背过定义,反而是让我们尽可能地理解这个概念,然后应用在一个案例里。甚至期末考试都是选择题,没有要默写的内容。学生的活跃和师生互动是另一个震惊到我的地方,我最开始比较害羞不敢在课堂上直接说话也不敢找professor沟通。第一周末尾因为不明白作业要求,我鼓起勇气和professor第一次进行了交谈。后面几周我逐渐适应了美式教育方式,甚至我开始发现有时候professor在课上提的问题比如前几天讲过的知识点,大家几乎都不会,但是我课下会写总结复习学过的内容,所以大部分这种问题我都能对答如流。最开始我还比较害怕,不敢说很大声怕说错了,但有一次因为我坐在第一排,虽然我说的很小声但我的professor鼓励我speakloud。我鼓起勇气大声了点(其实也没有特别大声),但professor很高兴的夸我,说这个答案完全对太棒了。可能从这次以后我终于有了课上随时发言随时和professor互动的勇气。 虽然部分美国学生上课提的问题非常有新意,非常活跃,但看起来没有下课复习的习惯。大部分老师在课上提问的用到所学知识的问题,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中国式的课后复习写总结的方法还是很适用于快速掌握知识的。虽然来了美国,第一次体验美式教育,但我觉得也不必太自卑或者夸大对方。结合两者的优势才是更好的选择。虽然我的思维不如本地学生活跃,但我努力提高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规定自己一次课至少要说一句话。有时候我的回答和提问是不对或是不准确的,但这没什么,没有一个问题是无用的,只要你说了会更快地记住知识点。经过6周,我已经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并且和教授互动。另一方面我保持着早到教室,课下复习的好习惯。6周的课程内容,并不是很难掌握。最后我获得了一门A,一门A-的成绩。
最深的感悟还要数对未来的重新思考。我曾经觉得只要现在好好学习出国读CS的研究生就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拿着较好的薪水,在职场上拼搏就够了。但是这次来美国跟RA Anna,一个伯克利本校的学生聊天才觉得可能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出国读书不是终点,有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之前认为读博只能应届学生读,而且时间久很辛苦,不是特别希望读博。Anna说其实国外读博是像个人成就一样,谁都可以读博,有很多人30岁刚开始读,40多岁的也有。他们认为博士学位是个人的荣誉个人的修养而不是换饭吃的工具,他们认为读博是找喜欢的方向认真研究而不是几篇论文而定义的。美国社会确实更加包容,没有人会质疑你在做什么。中国你只要25之后就有人问你的收入问你的各种,好像不按照社会习惯发展下去,人就是失败的。但这也是不可避免地,中国社会的发展还没到美国那样物质充裕,而且人口多竞争压力大,很难想象30多岁才毕业的博士在中国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面临年轻人的竞争,面临社会买房等等的压力,没有论文数量,读博时间这些硬性衡量的数据怎么才能说明自己比别人优秀?而美国哪怕蓝领的收入也足以保证基本的生活,一边当服务员一边读博士的人大有人在。
美国真的挺有意思,这期间也发生过一些好玩的事情,比如有次坐公交,司机突然不开了,把车往路边一停,回去洗澡了。还有一次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堵在路上了,给我们发邮件说晚半小时上课。总体感觉伯克利这里更包容,生活节奏相对慢一些。无论是来这里学习,还是来这里休息都是很好的选择。
下面我说一些生活和学习的经验吧。首先是图书馆,个人最喜欢Moffitt图书馆,环境很适合学习,晚上9点才关门。我下课就去图书馆,晚上闭馆就回宿舍。Doe图书馆是更古典的风格,游客较多,灯光比较暗。晚间学习地点推荐:每栋楼里会有studylounge,拿宿舍钥匙开门,不过这里比较拥挤,也会比较吵。还有就是Unit2楼里的AcademicCenter,周日到周四12:00才关,可以学完了就回去休息。周五9点关,周六不开。环境不错,除了有时候如果对面屋子有活动会吵一点。周末图书馆不开可以去café Strada学习。有一次我在这里遇见一个教授和他聊了好久贼有意思。
吃饭方面,GoldenBear咖啡厅非常适合快速吃午饭,一盒寿司或者一个三明治就能吃饱,并且味道非常不错,还可以刷flexpoint。如果最后饭卡里的点数用不完还可以在这里买水果。坐在GoldenBear门口的桌子上一边吃饭一边看风景真的是享受。
公共交通很方便,坐公交不用花钱,如果没带公交卡可以给司机看一眼学生卡就行。如果卡丢了要去transportationdepartment补办,还挺贵25刀。去旧金山可以坐Bart,很便宜4刀左右。Bart的站台会显示目的地,不像国内每个线分开,而是所有线都在一起,一定要看好站台牌子上显示的目的地别坐错了。
玩的方面,我去了一个野外靶场射击,去了旧金山,去了奥莱。我感觉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在学习之外玩好了,毕竟回去就没机会了。而且和同学一起计划出游真的是很宝贵很难忘的经历。